|
|
|
融成商讯分享——涨价能救活餐饮业吗?-z6尊龙旗舰厅4月6日,随着海底捞被消费者发现菜品涨价并发了微博,关于餐饮品牌复工后的成本现状与定价选择,成为关注焦点。 海底捞的涨价引发争议。支持者认为,眼下成本都在涨,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损失,“海底捞有涨价的权利,吃不吃是你们的选择”;而反对者的声音是,工资没涨,消费却涨了,不可思议。 无独有偶,同样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近日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。“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,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,土豆条炖牛肉80了,酸菜封缸肉80多。” 令人难过的是,常喝的奶茶也悄悄涨了价。 从2月中旬开始,喜茶旗下的豆豆波波茶、多肉芒芒甘露、多肉葡萄、芝芝芒芒、芋泥波波鲜奶、流心奶黄波波冰和奶茶波波冰等若干款产品,就已经涨价了,均线产品涨了1到2元。 连一向以平价著称的coco奶茶,也默默涨了价。部分产品价格上调了1-3元不等。 不过很多涨价的商家表示,涨价不一定是全国涨价,而是区域性差别对待,不少品牌在一些地方就没有涨价。 而这些产品,据业内人士分析,大都是疫情所导致供应链成本及人力成本增加引起的,再加上疫情让他们大伤元气,很多企业都被压得“喘不上来气”,无奈涨价,有的餐饮老板觉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! 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饮业内人士看来,海底捞涨价其实也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。由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,尽管餐饮企业开放了堂食,但是进店人员数量受到严格限制,还要通过停用部分餐位的方式拉开到店堂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。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收业绩。 此外,他认为,一些商圈餐饮的营业时间也受到商场、物业等多个单位的限制,营业时长缩短,到店客流难以恢复,加上餐厅还要花费一部分成本在采买消杀用品及防护用品上,这些都导致了餐饮企业复工后成本的提升。因此餐饮企业想要解决眼下运营成本提升的难题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产品的价格。 “涨价也是无奈之举” 海底捞、西贝通过涨价缓解经营压力,虽然从感情上很多人接受不了,但这是市场使然。 面对原材料上涨问题,很多的大型餐企帐上有钱能扛过特殊时期,不涨价自己扛下所有损失,但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凤毛麟角,更多的是被现实“磨平棱角”! 长沙知名品牌炊烟时代小炒黄牛肉以及坛宗剁椒鱼头创始人戴宗,选择了适当涨一些:“哎,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咧,一点都不想涨价,但是我们是商场和街边都有旺铺,成本不低!而且不管是黄牛肉还是鱼头,都是主打品质,用比较贵的原材料,那么上涨比较多,我们也没啥资本继续赔钱,只能稍微涨一点点了,具体涨多少,我们还要在研究。” 图源:华空间设计 主攻高端宴会方向的长沙“小故宫”西湖楼:“我们部分菜品肯定会有一些调整,整体不会太大变动,因为我们4月1日开始营业,家庭聚餐倒是还行,但是商务还是没太恢复,对我们影响比较大,我们占地5.8万平,昨天一共只来了15桌客人,涨价也真的是扛不住啊!” 对于像西湖楼这样的聚会型餐企,年夜饭清零加上目前高端餐饮上座率比较低,稍微涨价回回血也是情理之中了。 餐饮行业涨价自救的思考 疫情期间,复工后的餐饮中,海底捞不是唯一涨价的企业。 根据消息,“只要疫情没有完全被控制,防疫工作还要继续,餐饮消费不能完全放开,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遇到这类问题,参与涨价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。” 从海底捞涨价也看到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,头部企业趁势而为进行涨价,在消费端,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。 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,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。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、抗风险能力、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、定价权。 价值决定价格,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,餐饮经营也是同理。餐厅要想提价并不是改个数字那么简单,而要进行综合的调整,使消费者的就餐体验配得上你所定的价格。 疫情倒逼餐饮企业深入思考。 除了传统业务之外,餐饮企业若能更好地借力互联网拓宽服务半径、拓展经营模式,创新发展,才将增强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。 在这种非常时期下,用不同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,从而开拓更多的新客户,并抓住核心客户,也是疫情下餐饮品牌可做的“自救”方法之一。 面对疫情,保住现金流成为了各大餐饮企业“重中之重”的任务,除了节流之外,还要开源,通过各种创新的“自救”方式开拓新的业务,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。 与此同时,还应该趁这段时间,修炼内功,优化企业管理与精细化运营能力,积蓄能量,迎接疫情结束后的反弹期。 虽然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已经正式复工,但是生意却还远远没有恢复元气。 许多商场人流稀少,甚至出现餐厅服务员比顾客还多的诡异景象。 复工后的三个月,对于很多餐饮同行来说,就是一场生死大考验,接下来才是餐饮的至暗时刻。 由于长期的自我隔离,大量顾客消费需求较高,这也许能为餐饮业复苏带来机会。 但当下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波动风险极高,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,餐饮企业必须积极变革,抓住机会才有活下去的可能。 综上所述,显然,企业单凭涨价是无法“力挽狂澜”的。 但也并不能全盘否定这一举措,毕竟“海底捞”等企业的这种涨价战术能否成功,半年之后自见分晓。 而在市场寒冬下,各施其法地活下去,才是“王道”。 小结 疫情虽然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,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依旧没有恢复。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在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促进消费,帮助大家渡过难关。 也许,在当下,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,促进线下餐饮的消费,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。而涨价,不是一个好的选择! 来源:品牌观察报、职业餐饮网、每天经济新闻 |